春分,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,每年公历大约在3月20日左右,太阳位于黄经0度(春分点)时。这一天,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,全球各地几乎昼夜等长(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)。春分不仅是一个天文现象,更是一个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。
春分天文现象
春分点与昼夜平分
春分点,即太阳直射赤道的点,标志着春分节气的到来。在这一天,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,导致全球各地昼夜几乎等长。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相反,北半球是春分,而在南半球则是秋分。
太阳直射点的移动
春分过后,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。北半球各地开始昼长夜短,即一天中白昼长于黑夜;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,即一天中白昼短于黑夜。而在南北两极,春分这一天,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。此后,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继续北移,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昼,范围逐渐扩大;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夜,范围逐渐扩大。
春分传统节日
春社日
春社日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,约在春分前后。春分是天文意义上昼夜平分,而春社则是落在实际的官方和民间的祭祀。在古代,春社日有官府和民间祭祀社神,即土地公公,举行盛大的集会。春社需要时间准备,通常前七天就准备各种仪式,到春社日达到高潮。
春分习俗
吃春菜
民间有春分吃春菜的习俗。京津一带的春菜一般是指野苋菜的一种,叫春碧蒿。到了现代,吃春菜则演化为一种养生的讲究,指的是吃春季的时令蔬菜。春菜主要有苋菜、香椿、春笋、韭菜、荠菜等,因为春分是各种植物萌生嫩芽的大好时节,这些时令蔬菜不但鲜美可口,而且都有非常丰富的营养价值。
吃驴打滚
按照老北京的习俗,有春分吃豆面糕(驴打滚),避邪祈福的讲究。它的原料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,和面时稍多加水和软些。另将黄豆炒熟后,轧成粉面。制作时将蒸熟发黄米面外面沾上黄豆粉面擀成片,然后抹上豆沙馅卷起来,切成小块。做好的驴打滚外层粘满豆面,呈金黄色,层次分明,豆香馅甜,入口绵软,是老少皆宜的美食。
吃太阳糕
太阳糕,步步高。依照旧时老北京习俗,春分这天要祭拜太阳神,请吃太阳糕。太阳糕既是春分祭日的贡品,也是节令食品,寓意太阳高。这种太阳糕以糯米制皮,内包枣泥馅,不但太阳糕的寓意美好,而且适当进食糯米、红枣也符合春季宜省酸增甘的养生理念。
竖蛋
春分竖蛋这项习俗据称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经在中国出现,有俗话说春分到、蛋儿俏。民间还有春分日,竖鸡蛋的谚语。在古老的传说中,春分这天最容易把鸡蛋立起来。
春分的意义
春分不仅是一个天文现象,更是一个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。它象征着春天的到来,万物复苏,生机勃勃。同时,春分也是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农民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。
在这个特殊的时节,让我们共同感受春分带来的美好,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