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
春分,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,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。它标志着春季的正式开始,也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气。春分时节,万物复苏,农耕活动逐渐繁忙起来。本文将揭秘古时春耕节气的习俗,以展现我国丰富的农耕文化。
春分的由来
春分,古时又称为日中、日夜分、仲春之月。据《明史·历一》记载:“分者,黄赤相交之点,太阳行至此,乃昼夜平分。”这意味着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,全球昼夜几乎等长。此后,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,昼长夜短。
古时春耕习俗
祭日仪式
在古代,春分时一般会举行祭日仪式。《礼记》记载:“祭日于坛。”按照孔颖达的注疏就是谓春分也”。自周代起,此习俗历代沿袭。古代帝王的祭日场所大多设在京郊。明、清两代,北京日坛成为皇帝在春分祭祀大明神(太阳)的地方。
立蛋游戏
春分时,有一个游戏很是知名,那就是竖蛋。游戏方法简单有趣:取一枚新鲜鸡蛋,轻手轻脚地想办法把它在桌子上竖起来,多加尝试,成功者也有不少。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,何以成为世界游戏,目前尚难考证。
送春牛图
春分到,送出春牛图。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,再印上农夫耕田图样,名曰春牛图。送图者一般都是能言擅唱歌者,主要说些春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俗语,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,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。
吃春菜
春菜顾名思义,是春天的蔬菜。在岭南一带,春分有吃春菜的风俗。春菜”是一种野苋菜,乡人称之为春碧蒿”。逢春分那天,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。在田野中搜寻时,多见是嫩绿的,细细棵,约有巴掌那样长短。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”,名曰春汤”。
放风筝
到了春分时节,卖风筝的人特别多,因为春分期间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,风筝的种类很多,尤其是春分当天,甚至大人们也会参与放风筝的活动。
结语
春分时节,古人通过一系列的习俗庆祝春天的到来,同时也为农耕生产做好准备。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我国丰富的农耕文化,也传递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如今,虽然一些习俗已经逐渐消失,但春分的精神依然传承在人们心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