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分,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,每年大约在3月20日或21日,标志着春季的正式开始。在这一天,昼夜平分,阳光直射赤道,气候温和,万物复苏。春分时节,不仅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象,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,其中就包括了诸多传统节日和习俗。
春分的来历与意义
春分,古称“日中”,是春季九十天之半,意味着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。春分时节,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进入了明媚的春天,气候温和,雨水充沛,阳光明媚。春分也是平分春季的意思,传统上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,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的中间。
春分在古时还有祭日仪式,据《礼记》记载:“祭日于坛。”孔颖达疏:“谓春分也。”此俗历代相传。清代春分前后,宫中词庙皆有大臣致祭,世家士族亦于是日致祭宗祠。
春分时节的传统节日
1. 立蛋
在春分这一天,民间有立蛋的习俗。人们会选择一个光滑匀称、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,轻轻地在桌面上滚动,试图将鸡蛋竖立起来。这一习俗寓意着春天到来,万物复苏,鸡蛋能够竖立起来象征着希望和生机。
2. 吃春菜
春分时节,民间有吃春菜的风俗。春菜是一种野菜,乡人称之为春碧蒿。在岭南一带,春分有吃春菜的风俗。人们会将春菜与鱼片滚汤,名为春汤。所谓春汤灌脏,洗涤肝肠,阖家老少,平安健康。
3. 祭祖扫墓
春分时节,人们还会举行祭祖扫墓的仪式,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祭奠之意。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,杀猪、宰羊,请鼓手吹奏,由礼生念祭文,带引行三献礼。扫墓开始时,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,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,规模很大,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。
4. 放风筝
春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。尤其是春分当天,甚至大人们也参与。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、鲢鱼风筝、眯蛾风筝、雷公虫风筝、月儿光风筝等,其大者有两米高,小的也有二、三尺。放风筝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。
春分时节的习俗
除了上述节日外,春分时节还有一些其他习俗:
1. 祭日
春分时节,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的礼制。据《礼记》记载:“祭日于坛。”孔颖达疏:“谓春分也。”此俗历代相传。
2. 祭月
春分时节,也有祭月的习俗。据《礼记》记载:“祭月于坛。”孔颖达疏:“谓春分也。”此俗历代相传。
3. 祭百鸟
在江南地区,春分这一天有犒劳耕牛、祭祀百鸟的传统。因为春季的耕牛,将开始一年的劳作,农人以糯米团喂耕牛表示稿赏。祭祀百鸟的寓意在于,一则感谢它们提醒农时,二是希望鸟类不要啄食五谷,祈祷丰年之意。
春分时节,传统节日和习俗丰富多彩,既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,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。让我们在这个美好的时节,共同感受春天的气息,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