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,节日营销已经成为电商平台争夺市场份额、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。本文将从国际视角和本土策略两个角度,深入剖析电商节日营销的奥秘。
一、国际视角下的电商节日营销
1. 跨境电商的崛起
近年来,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,跨境电商逐渐成为电商节日营销的新趋势。中国电商平台如Shein、拼多多旗下的Temu以及阿里巴巴的AliExpress等,凭借低价商品和多样化的推广策略,迅速占据国际市场。
例子:Temu的成功之道
Temu自2022年9月登陆美国市场以来,通过大规模补贴和低价促销迅速吸引了大批消费者。据统计,Temu在2023年全年的下载量达到7.5亿次,成为美国下载量最多的购物应用。其成功主要归功于以下几点:
- 低价策略:Temu的商品价格中位数为1.5美元,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。
- 多样化推广:通过社交媒体网红营销、用户生成内容(UGC)等手段吸引年轻消费者。
- 全球范围内的物流和网络宣传:使得购物节日成为世界性的消费狂欢。
2. 国际化节日营销
跨境电商在节日营销方面也呈现出国际化趋势。例如,中国电商平台在“双11”期间,通过打折促销活动,加大对海外市场的渗透力度。
例子:Shein在TikTok上的营销策略
Shein在TikTok上发起的#SHEINhaul挑战已获得超过80亿次观看,极大提升了品牌曝光度,增加了购买转化率。
二、本土策略下的电商节日营销
1. 产品包装与情感价值
在本土市场,产品外观包装对节日送礼极为关键。商家需要抓住消费者对情感价值的追求,将产品包装成礼物,赋予其情感、文化等附加值。
例子:瑞幸咖啡的“送礼物”功能
瑞幸咖啡通过微信小店“送礼物”功能,在短短一天的时间便创造了超过1万单的惊人成绩。这一成功案例得益于以下几点:
- 情感驱动的节日营销:将产品与节日需求相结合,抓住消费者的情感共鸣。
- 私域流量的强大引擎:通过精细化运营实现用户转化。
2. 购物节消费驱动力
在本土市场,购物节消费驱动力主要来源于囤货、消费惯性以及电商平台的服务与优惠。
例子:618购物节与双11购物节
受访者参与618购物节主要受囤货与消费惯性驱动;双11购物节则受电商平台服务与优惠、个人及外部引导助力消费决策。
三、总结
电商节日营销在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寻求平衡。通过深入市场调研、精准定位目标市场、塑造品牌形象、优化产品与服务、拓展多元化渠道以及加强合规经营,电商企业可以在节日营销中脱颖而出。同时,关注消费者情感需求、产品包装以及购物节消费驱动力,是电商企业制定本土策略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