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
建瓯,这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古城,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。在这里,传统节日不仅是人们欢庆的时刻,更是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。本文将揭秘建瓯传统节日,探寻其传承千年的民俗魅力。
一、建瓯挑幡:中华一绝的民俗风情
1. 挑幡的历史渊源
挑幡,作为建瓯地区民间特有的传统民俗,已有300多年的历史。相传在明末,民族英雄郑成功招募抗清复明大军时,建瓯城郊大洲村的青壮年纷纷应征入伍。收复台湾后,部分将士带回军旗,置于长竿之上挥舞,以纪念壮烈捐躯的弟兄。此后,每逢正月二十四,大洲百姓都会举行挑幡活动,以示庆祝与纪念。
2. 挑幡的制作工艺
挑幡所用幡杆需经过削枝打叶、晾干、烤直、刷上朱红漆、画上吉祥图案等工序。幡斗造型各异,代表平安吉祥,寓意除病镇邪。
3. 挑幡的表演技巧
表演者以独特、新奇的肩挑、臂举、头顶、腰背腿及全身许多部位的高难度的动作,将幡挑起,令其永远不倒,高高飘扬。挑幡需要技巧、体力和耐力,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。
二、端午节特色民俗:建瓯的别样风情
1. 喝端午茶
端午时节,建瓯百姓会上山采选百草制作端午茶。其采摘时间、洗净、晾晒等工序都十分讲究,认为端午日的草本养生效果最佳。
2. 送节
端午前夕,新婚的人家需向岳家送膀蹄、活鱼、目鱼、红酒等礼物;岳家则回送粽子、裤料、蕉扇等,寓意招子接代、富贵吉祥。
3. 送瘟神
端午节,建瓯民间认为五月多瘟疫,因此每年都会举行送瘟神活动,祈望驱邪消灾。
三、吉阳巧溪村非遗文化传承
1. 拔烛桥闹元宵
每年元宵节来临之际,巧溪村会举行拔烛桥活动。村民自制烛桥牌,连接成一条长龙,配以锣鼓队、乐队等,热闹非凡。
2. 非遗传承
巧溪村还传承着提线木偶、民间剧团等非物质文化遗产,让后人领略千年古村的文化底蕴。
四、北苑贡茶民俗文化节: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
1. 北苑贡茶的历史
北苑贡茶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的闽国,是中国茶叶发展史上最著名的御茶。
2. 北苑贡茶民俗文化节
文化节以北苑贡茶文化为媒,让茶人、茶企、茶商走进历史深处,感受北苑贡茶文化的独特魅力,传承和弘扬茶文化。
结语
建瓯传统节日丰富多彩,民俗文化底蕴深厚。这些节日不仅是人们欢庆的时刻,更是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。传承千年的建瓯民俗魅力,将继续在历史的长河中绽放光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