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国,诈骗案件时有发生,给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。为了提高公众的反诈骗意识,我国设立了一些特定的反诈骗节日,旨在通过宣传教育和实际行动,共同守护人民群众的钱包安全。以下是四大关键日期及其背后的意义。
一、3月15日:国际消费者权益日
1. 节日由来
国际消费者权益日(World Consumer Rights Day)由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( Consumers International)于1983年确定,每年的3月15日为该节日。
2. 反诈骗意义
在这一天,我国相关部门会组织一系列宣传活动,如发布反诈骗公益广告、举办反诈骗知识竞赛等,以提高公众的反诈骗意识。同时,消费者可以借此机会了解自己的权益,学会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3. 实例说明
例如,2021年3月15日,某地消费者协会联合公安部门开展“3·15”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主题活动,通过现场咨询、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,向消费者普及反诈骗知识。
二、6月16日:全国反诈骗宣传日
1. 节日由来
全国反诈骗宣传日由我国公安部于2016年设立,每年的6月16日为该节日。
2. 反诈骗意义
这一天,全国公安机关将集中开展反诈骗宣传活动,提高公众对诈骗犯罪的防范意识,预防和减少诈骗案件的发生。
3. 实例说明
例如,2021年6月16日,某地公安局在市中心广场举办反诈骗宣传活动,通过摆放宣传展板、发放宣传资料、现场解答群众疑问等方式,向群众普及反诈骗知识。
三、9月18日:全国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日
1. 节日由来
全国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日由我国公安部于2017年设立,每年的9月18日为该节日。
2. 反诈骗意义
这一天,全国公安机关将重点宣传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特点、手段和防范措施,提高公众对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。
3. 实例说明
例如,2021年9月18日,某地公安局在市区主要街道、商场、公园等公共场所开展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,通过发放宣传资料、现场解答群众疑问等形式,提高公众的反诈骗意识。
四、12月4日:国家宪法日
1. 节日由来
国家宪法日是为了纪念我国第一部宪法颁布实施而设立的节日,每年的12月4日为该节日。
2. 反诈骗意义
在这一天,我国将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,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,使公众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,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。
3. 实例说明
例如,2021年12月4日,某地法院在广场举办宪法宣传教育活动,通过摆放宣传展板、发放宣传资料、现场解答群众疑问等形式,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。
总之,这四大关键日期在我国反诈骗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。通过宣传教育和实际行动,我们共同守护人民群众的钱包安全,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