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
惊蛰,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,标志着春天的正式来临。这个时节,春雷乍响,万物复苏,大地充满生机。自古以来,惊蛰时节便与古韵今声紧密相连,人们在这美好的季节里,不仅欣赏自然之美,更感悟生活之韵。
惊蛰的由来与习俗
1. 惊蛰的由来
惊蛰,古称“启蛰”,源于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的“二月节,万物出乎震,震为雷,故曰惊蛰。”意为春雷始鸣,惊醒蛰伏于地下的昆虫。
2. 惊蛰的习俗
- 吃梨:民间有“惊蛰吃梨”的习俗,寓意着和害虫分离,远离疾病。
- 祭白虎:古人认为白虎是口舌、是非之神,惊蛰这天会出来觅食,故有祭白虎的习俗。
- 蒙鼓皮:惊蛰这天,人们会蒙鼓皮,以驱赶邪气。
古韵今声,共赏春光
1. 古诗词中的惊蛰
- 唐代白居易《闻雷》:“瘴地风霜早,温天气候催。穷冬不见雪,正月已闻雷。”
- 唐代杜甫《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》:“黄四娘家花满蹊,千朵万朵压枝低。留连戏蝶时时舞,自在娇莺恰恰啼。”
- 唐代韦应物《观田家》:“微雨众卉新,一雷惊蛰始。田家几日闲,耕种从此起。”
2. 现代诗歌中的惊蛰
- 当代诗人余光中《惊蛰》:“惊蛰雷声,唤醒了沉睡的大地,万物复苏,生机勃勃。”
3. 惊蛰时节的旅游胜地
- 广州白云山风景区麓湖公园:春暖花开,美景如画,是赏春的好去处。
- 无锡鼋头渚:梅花盛开,春意盎然,是感受古韵今声的绝佳之地。
结语
惊蛰时节,唤醒了春天的梦,带来了古韵今声。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,让我们共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,品味生活的韵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