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,节日是家人团聚、共享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。然而,近年来,一些党员干部在节日期间容易出现所谓的“节日病”,即放松警惕,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职责,从而导致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。为了确保党员干部能够廉洁自律地度过佳节,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。
一、认识“节日病”
1.1 什么是“节日病”
“节日病”是指在节日期间,一些党员干部放松警惕,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职责,出现违规违纪行为的现象。这些行为可能包括收受礼品、礼金、消费卡等财物,以及公款吃喝、旅游、娱乐等。
1.2 “节日病”的表现形式
(1)收受礼品、礼金、消费卡等财物; (2)公款吃喝、旅游、娱乐; (3)违规发放津补贴; (4)违规使用公车; (5)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。
二、警惕“节日病”的危害
2.1 危害党的形象
“节日病”的存在,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,削弱了党的执政基础,降低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。
2.2 危害人民群众的利益
“节日病”导致部分党员干部滥用职权,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,加剧了社会矛盾。
2.3 危害党员干部自身
“节日病”使党员干部陷入违纪违法的泥潭,最终导致个人职业生涯的终结。
三、如何预防“节日病”
3.1 强化党性修养
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和职责,坚定理想信念,加强党性修养,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。
3.2 严守纪律规矩
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规矩,自觉抵制各种诱惑,做到廉洁自律。
3.3 强化监督问责
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,对违反纪律规矩的行为进行严肃问责,形成有力的震慑。
3.4 加强宣传教育
广泛开展廉洁自律宣传教育,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洁意识,营造良好的节日氛围。
四、案例分析
4.1 案例一:某市领导干部违规收受礼品礼金
某市领导干部在节日期间,违规收受下属单位赠送的礼品、礼金,被查处后受到党纪处分。
4.2 案例二:某县领导干部公款吃喝、旅游
某县领导干部在节日期间,公款吃喝、旅游,被查处后受到党纪处分。
五、结语
节日是喜庆的时光,但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,警惕“节日病”,做到廉洁自律。只有坚守廉洁自律的底线,才能确保党员干部队伍的纯洁性,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廉洁、和谐的社会环境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