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州,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,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。在这片土地上,许多节日习俗历经千年,传承至今,却鲜为人知。本文将带您走进福州,探寻那些古老的节日习俗,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。
一、拗九节:祈求平安,感恩父母
拗九节,又称“后九节”,是福州的传统节日,日期为农历正月廿九。这一天,福州人会用糯米、红糖、红枣等食材煮成拗九粥,祭祀祖先,表达对长辈的孝敬之情。
拗九节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。相传,古时候有一位名叫目连的孝子,为了救出母亲,历经千辛万苦。在他即将成功之际,母亲却因饥饿而死去。目连悲痛欲绝,决心为母亲超度亡灵。于是,他煮了一锅拗九粥,祈求神灵保佑母亲平安。从此,拗九节便成为福州人感恩父母、祈求平安的传统节日。
二、半旦:答谢乡亲,共享美食
半旦,是福州的一种传统民间饮食风俗,流行于农历七月后至春节前夕。在这一时期,福州的各村会轮流举办半旦活动,答谢乡亲同事。
半旦活动中,家家户户都会请厨子来家中烹饪美食,如福州特色菜肴、海鲜等。村民们欢聚一堂,共享美食,增进感情。此外,半旦活动还会举行各种文娱活动,如舞龙、舞狮、唱戏等,营造出喜庆的氛围。
三、太平面:保平安,迎新年
大年初一的早上,福州人必吃一碗太平面。太平面由线面和鸭蛋组成,寓意着新的一年平安吉祥。鸭蛋在福州方言中谐音“压乱”,有保平安之意,而线面则象征着长寿。
吃太平面的习俗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。相传,古时候有一位名叫陈靖姑的女子,她医术高明,救死扶伤。为了感谢她的恩德,村民们在大年初一这天,都会煮一碗太平面,祈求她保佑家人平安。
四、中秋摆塔:纪念英雄,祈求步步高升
中秋节,福州人除了赏月、吃月饼,还有一项独特的习俗——摆塔。摆塔活动始于明嘉靖年间,与抗倭英雄戚继光有关。
摆塔活动通常在农历八月初开始,中秋时节达到高潮。福州人会用白石搭建白塔模型,寓意着步步高升。此外,摆塔活动还寓意着纪念戚继光抗倭英雄的丰功伟绩。
五、元宵节送灯:添丁进口,祈求吉祥
福州的元宵节花灯会始于汉代,至宋代被列为京都灯节的上品。元宵节这天,福州人会在街头巷尾挂起各式各样的花灯,营造出喜庆的氛围。
从大年初七开始,福州的南后街与南台台江汛就会出售各种纸质花灯。福州人相信,“灯”与“丁”谐音,寓意着添丁进口。因此,元宵节送灯的习俗也成为了福州人祈求吉祥的一种方式。
结语
福州的节日习俗丰富多彩,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。这些古老的习俗,不仅传承了福州人的智慧,也成为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符号。让我们共同探寻这些鲜为人知的节日习俗,感受福州的古韵魅力。